平菇是一種常見的食用菇類,味道鮮美,富含營養價值,特別適合燉湯喝。在平菇的栽種過程中,采收也是非常關鍵的一個步驟,必須掌握相應的采收技術要點。除此之外,平菇采收后還容易受到細菌性病害的浸染,下面一起來看看具體的防治方法。
一、平菇采收技術要點
種植平菇是一門技術活,采收的時候同樣也是一門學問,科學采收平菇的話不僅能夠保證平菇不減產,還有利于后續菇房的管理。下面一起來看看平菇的采收要點。
第一,在平菇采收之前要噴灑一次水,這樣可以有效提高平菇棚內的空氣濕度,這樣的話菌蓋就能夠保持干凈、新鮮、不容易開裂。但是一次性噴水不能太多了,特別是已經采收下來的子實體,噴水太多的話容易出現腐爛的現象。
第二,如果是同一叢的平菇大部分已經成熟的話,就不要管大小一起采收,因為小的還是會繼續生長的。一般采收的次數分為兩次采收完是比較好的,只要菇床上面大部分的平菇已經成熟的話,就要開始清床,以便于下一潮平菇的管理。
第三,單生的平菇可以一只手按住菇柄的基部培養料,另一只手輕輕的擰下菇柄。叢生的平菇忌諱硬掰,以免出現整塊培養料帶起的現象,所以我們一般用刀緊緊挨著床的表面將平菇割下來。
第四,因為平菇的菌蓋是比較容易出現裂痕的,所以采收以后必須動作要輕,特別是要減少停放的次數。采收下來以后的菇體要放在光滑、干凈的容器中,以免損傷平菇。在平菇的表面可以蓋上一層濕紙巾,這樣就能夠保持平菇菇體的水分。
在采收第一潮平菇后,讓平菇的培養料表面干上個一周時間,再噴一次水,就可以蓋上薄膜,這樣就能夠刺激平菇出菇。
二、平菇采收后細菌性病害防治
平菇如果采收過頭的話菌袋兩頭很容易出現深褐色的水爛現象,導致二茬菇難以出菇。這種現象主要是因為平菇細菌性感染出現的軟腐病。平菇一旦感染軟腐病就會出現菌絲退化、料袋表面的顏色變暗、菇體變軟、水爛的現象,同時會出現一股腐臭的味道。
平菇軟腐病出現的原因是有三點,第一是因為在平菇采收以后,料袋上面出現了很多的傷口,這樣的話就給細菌浸染的機會,然后一部分種植戶為了促進平菇生長加大噴水量,這樣就造成了料袋兩頭濕度比較打的現象。第二,可能是長時間受到陰雨天氣的影響,菇棚里面的濕度非常大,通風條件不好,溫度也比較低,導致了細菌性病害的侵入。第三,部分種植戶在料袋進入菇棚里面之前,沒有對菇棚做好消毒的工作,帶進來的細菌在這種有利于生長的環境中大肆繁殖生長,自然就會侵害平菇。
綜上,要控制好菇棚的溫度、濕度,做好菇棚的消毒處理,調節菇棚內的光照和通風條件,這樣可以減少平菇采收以后的細菌性病害。